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
北京日報客戶端 | 記者 張楠
物業能強制居民“刷臉”進小區嗎?會前,北京市人大代表、臺盟東城區主委陳小兵走訪多個小區和寫字樓,帶市民心聲上會。他建議,人臉識別采集、使用應有嚴格限定;采集到的人臉識別信息應受相關部門監管,防止“濫用”導致個人信息泄露。
資料圖片
“物業在小區出入口裝了人臉識別門禁,要求以后‘刷臉’進出?!?022年,陳小兵所居住的小區推出的一項“新政”遭到了大多數業主的反對。不“刷臉”就不讓進門回家嗎?帶著疑問,陳小兵在附近小區和周邊寫字樓調研發現,不少小區和寫字樓都安裝了人臉識別門禁,有的單位甚至要求必須“刷臉打卡”上班。不少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的居民向陳小兵抱怨,上銀行辦業務、出門住旅館酒店、坐飛機出行時要求“刷臉”還可以理解,但是回家、上班也必須人臉識別,真有必要嗎?
目前,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于身份認證、移動支付、手機解鎖、出入門禁、考勤打卡等諸多方面,在給個人身份認證提供便利的同時,也存在信息泄露和個人身份被盜用的風險。經過認真調研和思考后,陳小兵將“應立法規范人臉識別技術采集和應用范圍的建議”帶到了會上。
“本市應盡快推動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及使用范圍的地方立法,以法律規范最大限度防止人臉識別技術被濫用?!标愋”ㄗh,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應遵循事前申請原則,明確人臉識別的有權使用主體、使用目的、使用范圍、使用禁區等;應禁止企事業單位、行業協會等未經批準采集人臉、指紋、聲音等生物識別信息;此外,與個人身份關聯的人臉識別數據應由相關主管部門監管,進行人臉識別的單位和受委托的第三方都應確保數據安全,未經批準不得轉移到其他地點和設備。